<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电脑版.gif

        案例三十七:福泉“五个三”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2020-12-18 10:45:27     来源:福泉市委组织部     阅读:  18225

        福泉“五个三”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等6部门联合公布首批115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福泉市为首批试点县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福泉市坚持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按照“党建为核心、自治为根本、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产业为联结、要素为支撑”的总体思路,探索形成三级联动、三治融合、三业共进、三生同步、三重保障的“五个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效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从被动到主动、从有名到有实、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图片

        生活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三级联动”强领导,让乡村治理有魂。一是市级主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各方资源“一盘棋”推进工作落实。清单化明确市、部门(乡镇)、村三级54项工作任务,配套30项政策措施和30项工作标准,形成以建立一个领导机构、每年制定一张工作清单、编印一本工作手册、打造一批示范典型“四个一”工作格局,体系化项目化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让基层干有方向、抓有标准、做有保障、学有榜样。二是乡镇主抓。着眼乡镇发展定位选用干部、配强班子,结合各自发展定位,按照中央、省州市关于农村基层组织体系要求,落实好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明确党建引领的示范创建品牌,形成“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党建工作格局。目前,全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6.14岁,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0%以上。干部实行满编招录,50%人员下沉到村开展工作,选派1420名开展驻村帮扶,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短板进一步补齐。三是村级主攻。建立“1+4”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支部建设。通过建立“一库一会一支部”,实施“双培养”工程,逐步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培养农村优秀青年党员254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35名,落实党员户挂牌3072户,完成2443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落实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严格执行村干部从严选任管理“双十条”和背景联审,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41%。充分激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干好本职事、完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为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奠定基础。

        (二)“三治融合”添活力,让乡村治理有序。一是创新自治实践。全面推行“三组两榜一规一训一场一所”(三组:党小组、村民自治小组、村民监督小组;两榜:红榜、黑榜;一规:寨规;一训:家训;一场:文化广场;一所:卫生厕所)治理标配,让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组织延伸到农村“末梢”。探索“党小组动议、自治小组提议、群众集体决议”的村民组“三议”机制,形成村民组事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管”的自治闭环;引导村组制定目标任务清单、工作责任清单、工作成绩单“三单”;严格执行村(组)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以直观的项目化清单和公示推动工作落实,接受群众监督。全市913个村民组实现治理组织全覆盖、规范约束全覆盖、协商民主全覆盖。二是拓展法治外延。继续推行福泉“112”模式向村组延伸,构建“四个一”(一村一综治中心、一法律顾问、一调解队伍、一法律文化宣传场所)和“三员两站”(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联络员;法官工作站、综治工作站)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19年以来,农村诉讼案件连续2年以25%的速度减少,乡村法治实现从“有名”到“有实”转变。三是丰富德治载体。坚持将“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和“五引导五教育”(五引导: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饮食、风俗、家庭教育习惯;五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作为德治引领的抓手,充分发挥“百人宣讲团”“山地文艺轻骑兵”等383支志愿服务队作用,依托1166个乡村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和“乡村大喇叭”广播平台,持续引导农民感恩党的领导、父母的养育、邻里的互助、社会的关怀,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饮食、风俗和家庭教育习惯。身高不足1.2米的“袖珍男子汉”王华银,在“五引导五教育”的感召下“不当贫困户、争做追梦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问候。

        (三)“三业共进”增动力,让乡村治理有根。一是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围绕 “八要素”,以坝区为产业结构调整主阵地,持续深化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双支部“四双”(双公司:生产性公司<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性公司<龙头企业>双订单:生产订单、销售订单;双保险:自然灾害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双支部:产业党支部、村支部)模式,有效破解农村产业革命中产业选择、资金筹措、产销对接等瓶颈问题,形成以生猪养殖为主导,辣椒、大福姜等为补充的“1+N”产业布局。二是因势利导扶持村级创业。以“村社合一”“组社合一”为抓手,用好用足州级15家部门58项放活经营权政策,制定“三清单两流程一机制”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放权赋能,协调金融机构为合作社授信,整合资金1500万元支持试点村、示范社发展壮大,推进实体化、企业化、规范化运行。目前,全市59个行政村规范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全覆盖,培育“组社合一”示范点9个。三是因户施策保障群众就业。落实农村产业革命解决一批、整合国家和省市县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工业企业吸纳解决一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消费扶贫解决一批、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一批、创新林业资源开发解决一批、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解决一批“八个一批”措施,组建有规模劳务公司12家、劳务合作社59家,实现就业4256人,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家门口就业”需求,有效解决农民就业不足、农村发展“空心化”等问题。

        图片

        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

        (四)“三生同步”美环境,让乡村治理有力。一是做优生产环境。全面补齐农业基础设施水网、电网、路网、讯网、冷链网、销售网“六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市耕地有效灌溉率达60%以上;建成200亩以上精品蔬菜保供基地20个,产地型冷库及分拣中心5座,打通了农户与田间地头“最后一百米”,群众牢牢掌握生产发展主动权,有效破解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难题。二是做美生活环境。以“五改五化”为抓手,先后投入资金6亿余元实施改厕、改电、改水、改圈、改厨和院坝硬化、屋檐沟硬化、村寨通道硬化、联户路硬化、村寨亮化工程,惠及5.3万户20.59万人。同时,以“七严禁七坚持”规范农村建房,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调动群众共同遵守参与积极性,重塑村容村貌。2020年3月,我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做靓生态环境。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两集中”,采取“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方式,有效改善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情况。同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实现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的转变。

        (五)“三重保障”重落实,让乡村治理有效。一是要素下沉保障基础。持续推进村(居)阵地建设标准化、村级干部报酬常态化、村级工作管理规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可持续化“四化”建设。构建13档41级村干部报酬体系,提升离任村干部保障水平,将村集体经济纯收益与村组干部奖励挂钩,让村级组织有资金干事、有队伍办事、有阵地议事、有机制管事。二是督导考核保障推进。推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让乡村治理工作“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制定措施,在一线推动工作,在一线检验成效”,将督查调度发现的问题进行项目化分类管理、清单化揭短亮丑、责任化整改落实、公开化评议考核,倒逼工作责任落实。三是示范引领保障成效。围绕“整村推进、整镇提升”,开展“百寨示范、千寨推动、万户创建”,确定一村一标识一主题一品牌,将牛场镇、陆坪镇、仙桥乡作为“整村推进、整镇提升”示范乡镇,明确8个乡镇(街道)114个村寨示范创建先行,建成金山中寨,马场坪老罗寨,牛场河湾、蔡家湾,龙昌上寨组马路边,陆坪牛滚凼,凤山川心堡,道坪龚巴寨,仙桥干底等57个乡村治理示范点,全市12个村获评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5个村寨入选“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村寨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形成了“市级调度、乡镇互比、村与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的上下联动、点面推进创建氛围。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贵州日报》《贵州政研》等刊载。

        图片

        坝区航拍

        二、取得的成效

        (一)基层组织更加牢固。通过持续推进“四化”建设和“双培养”工程,建立“1+4”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打造完善的村级组织运转体系,建强村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形象更加鲜明,作用发挥得更加凸显,服务水平更加高效,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将民情民意挂在心上、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群众就业、环境、出行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营造了党群干群连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面推进农村“六网”工程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以“五改五化”为抓手,全面补齐农村生产生活短板;深化农村垃圾、污水“两集中”处理,全市1099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农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明亮、通畅。

        (四)产业发展更加兴旺。通过“四双”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布局不优、产销衔接不畅、收入保障不力、组织发动不好等问题。整合分散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因村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村社合一”“组社合一”发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探索。

        图片

        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理

        三、经验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核心。坚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推进“四化”建设,构建“1+4”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二)协同发力是关键。建立好市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攻的“三级”责任体系,按照“四个一”工作思路,统筹调度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盘棋”推进乡村治理。以“五引导五教育”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发力,合力抓好乡村治理。

        (三)人才培养是支撑。树立在工作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的理念,畅通选任晋升通道,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重。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持续深化“农村火炬引擎”工程推进“双培养”,广开人才渠道,吸引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专家型人才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四)体制机制是保障。坚持将“闭环管理”作为推动工作的风向标和落脚点,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倒逼工作责任落实,实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制定措施,在一线推动工作,在一线检验成效”。以推进体制机制“破改立”为驱动,扎实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优化乡镇片区服务中心调整,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一线覆盖,提升乡镇服务能力和水平,夯实基层基础。



        开栏语:为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州基层党建工作新成果和基层党员干部新风貌,近期,州委党建办以“党建引领强堡垒、示范带动树标杆”为主题,在全州开展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和先进典型征集评选活动,截止目前,共收到各县(市、区)、州属各党工委报送的基层党建创新案例85个、先进典型49个。为保证评选工作的客观公正,即日起,州委党建办将陆续在黔南党建微信公众号、黔南组织工作网设置专栏进行宣传展示,征求广大网友的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可发送至州委党建办宣传科邮箱qndjxck@126.com,也可在评论区留言。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将作为评选工作的一项参考依据,期待您的参与!



        相关专题
        · 案例展示

        Copyright © 2016-2022  中共365bet体育投注网_365彩票app老版_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5015308号   技术支持:微迅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