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电脑版.gif

        案例三十:惠水县好花红村突出村民自治 推进乡村治理

        2020-12-14 09:34:46     来源:惠水县好花红镇  作者:高刚 阅读:  20344

        专注“村特色”  答好“新考卷”

        惠水县好花红村突出村民自治 推进乡村治理

        一、背景

        惠水县好花红村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共745户3230人,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5%,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81户274人,2019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好花红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中国十大名歌《好花红》的发源地。近年来,当地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聚焦治理村庄环境卫生,除了做好“面子”外,还要做好“里子”,村子建章立制,以突出抓村民自治为重点,营造自治氛围,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群众组织的自律监督作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机制。2017年,好花红乡村旅游景区进入国家4A级景区之列,先后荣获“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州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寨”“全国精神文明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源于近年当地聚焦村庄发展目标,强化村落管理制度与保障,吸引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图片2020年全省农村合作经济推进会上,好花红镇代表发言

        二、主要做法

        (一)主动作为,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契机,推进乡村治理文明有序

        1.抓村寨环境整治工作。好花红村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村内道路硬化18公里,庭院硬化工程实现无死角、全覆盖,房屋立面整治完成660户,745户全部完成“三改”,300户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管网长度2.8公里,其余农户实现雨污合并处理,安装路灯260余盏,实现主要路段、重要路口路灯全覆盖,方便群众出行,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

        2.抓河道整治工作。实行镇级党委书记和镇长“双河长”及村级党组织书记“村河长”并存的责任包保制度,定期对流经村域范围河段进行巡查、整治和保护,对入河排污口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结合“大手拉小手”“三清一改”“清水清岸”等专项整治行动,多措并举整治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镇村两级职责到人到河段,分头推进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水污染排放标准。

        3.扎实开展治“八乱”专项工作。2018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现场清理拆除“线乱拉”31处;治理“道乱占”14起,文明劝导28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份,签订《承诺书》20份;开展治理“车乱开”专项行动9次,对乱停、逆停、上人行道、占用消防通道等违停放车辆文明劝导265辆次;通过小集市建设,治理“摊乱摆”22起,彻底杜绝了马路市场现象;查处“房乱建”8起,拆除8起;开展“牌乱挂”专项整治活动,共拆除影响村容村貌广告牌32块,清理野广告180余张,组织群众完善户外广告申请16份、审批设置门头广告申请12份;先后组织清理“渣乱倒”16处;叫停“酒乱办”4起。

        图片

        好花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二)建章立制,以突出抓好村民自治为重点,实现乡村治理“三治合一”

        1.完善机制建设。为实现农民想治理、愿治理、能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氛围和环境。2013年以来,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村庄环境卫生标准》,各村民小组组建了环境卫生管理理事会,负责本组公共环卫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成立环卫服务队。

        2.营造自治氛围。以实现乡村善治为目标,通过“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事管委等群众组织的自律监督作用,开展教育宣传、创建评比、乡风评议、家风家教传承等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机制。

        3.提升自治效能。通过举办“三月三”“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以及接办好花红国际民歌会、全国定向锦标赛、兰花博览会等系列大型活动,通过倒逼手段,不断开展基础设施大提升、环境大整治、卫生大扫除等专项工作。同时,借助脱贫攻坚战的各大攻势,开展到户到人卫生检查评比、贫困户卫生专项整治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张贴宣传标语、制作报栏等途径,大力宣传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持续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把乡村治理推向新的起点、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好花红村“三会一课”

        (三)盘活要素,以唱响好花红民族文化炫歌,强化乡村治理文化自信

        1.致力打造民俗一条街。建成1000米农耕文化观光长廊及2000平米文化广场,同步设有文化宣传栏、健身设施及篮球场,自建成以来举办竹竿舞、打糍粑、唱民歌等民俗文化展演汇演60余次,让民俗风情在表演中吸人眼球,让好花红民族文化在欣赏中深入人心,成为了村民游客“强身健脑”的好去处。借助农家乐、小吃摊、夜市等载体将金钱橘、牛肉红、牛肉干、刺梨酒、黑糯米酒及芦山豆腐、清明粑、涟江鱼等地方美食走出村寨、走出惠水,推向省内外,用民族饮食营养温暖村民游客的胃,将民族文化沁润村民游客的心灵。

        2.致力打造民风一条街。以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突出浓郁布依风情。统一设计装修特色商店、农家乐,完成景区民居包装改造500余户,完成“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等八大堂屋改造。抓好民族特色“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小作坊、小苗圃”建设,加速枫香印染、民族服饰、地方小吃等民族印记商品化、旅游化,让好花红民族炫风吹进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吹进游客的休闲娱乐之中。目前,“民风一条街”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0万人次,实现了村民对好花红民族文化的习以为常,广大游客对好花红民族炫风的耳目一新。

        3.致力打造民情一条街。村内设好花红镇综合文化站,配有图书室并实现藏书量6000余册,围绕叶辛好花红书院、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村史馆等特色景点讲好好花红民族故事,传播好花红民族文化声音,通过举办“书香好花红”系列活动,让游客可以坐一坐、听一听、读一读、想一想,实现民俗、生态、休闲、艺术有机融合,继续充实好花红民族文化内涵,不断擦亮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底色,极大增强好花红民族文化自信。

        (四)发展为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实现乡村治理卓有成效

        1.扮靓乡村环境“有面子”。以突出好花红民族文化特色为目标,完成商店、农家乐、民居包装改造500余户,完成“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等八大堂屋改造,修葺完善1000米农耕文化观光长廊及2000平米文化广场;实行景区绿化、净化、美化“三化”工程,以兰花、玫瑰、月季、三角梅等花卉为主打造玫瑰主题园、世界月季名园、桔乡花海、荷塘月色、三角梅园等打卡景点。

        2.共奔小康生活“有路子”。以做大做强好花红民族乡村旅游为导向,持续推进“五个一”(唱响一首歌、铺展一片花、打造一条街、扮靓一条河、做强一个业态)战略,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驱动+旅游主导+民俗传承+文化弘扬+生态涵养”为链条,集“产、销、购、游、品、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目前,好花红村有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12家,农家乐81户,农家旅社20家,床位330余张。景区“外在”和“内里”的提质升级使得乡村休闲游、电子商务游、农耕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业态发展不断向好。今年以来,景区游客达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1亿元以上,部分农家乐已实现季度收入超过35万元,“三变现”(农产品变现、旅游产品变现、延伸产品变现)助推乡村旅游成为好花红村致富增收及社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点,好花红村成功进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图片

        惠水县首届民族刺绣大赛——绣出精彩秀出自己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要切实强化党建主业意识,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重点,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书记主任一肩挑”及两委换届的大好时机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党员和带头致富能人选进“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政治意识、法纪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要选优配强,提高村级班子综合素质。要真正把那些有集体荣誉感、个人荣辱感,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农村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要有针对性地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逐步形成年龄较低、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的村两委班子,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三是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围绕村级经济发展来落实。要因地制宜制定本村经济发展思路,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保障、提高村民福利,吸引村民主动关心、参与村级班子建设和村务决策管理,达到良性循环。



        开栏语:为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州基层党建工作新成果和基层党员干部新风貌,近期,州委党建办以“党建引领强堡垒、示范带动树标杆”为主题,在全州开展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和先进典型征集评选活动,截止目前,共收到各县(市、区)、州属各党工委报送的基层党建创新案例85个、先进典型49个。为保证评选工作的客观公正,即日起,州委党建办将陆续在黔南党建微信公众号、黔南组织工作网设置专栏进行宣传展示,征求广大网友的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可发送至州委党建办宣传科邮箱qndjxck@126.com,也可在评论区留言。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将作为评选工作的一项参考依据,期待您的参与!



        相关专题
        · 案例展示

        Copyright © 2016-2022  中共365bet体育投注网_365彩票app老版_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5015308号   技术支持:微迅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