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本质 务实创新
2015-08-28 14:50:49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学习时报
阅读: 4700
把握本质 务实创新
——读《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体会
(贵定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朱劲松)
今年,在深入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中,省委组织部张部长为广大组工干部推荐了10本书,其中有《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经济类的读物,似乎与我们实际工作联系不大,但仔细阅读后,发现其中一些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我们开展基层组织、党建工作颇有启发。
以人为本,适时关怀激发干劲。经济学中有“经济人假定”理论,即把人看作理性的利己主义者。经济学家认为,人如果不利己,就不会有劳动的积极性,政府也无法通过政策来调节经济。“经济人假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党员主体地位及作用有很大帮助。在抓组织、党建工作中,要求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性,那么,党员的个体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来自何方呢?在战争时期,在民族遭受外来侵略及遭受诸如汶川地震大灾的特殊时期,主要来自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但在和平时期,特别是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应该来自在党的事业中的成就感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来自实现党的利益的同时个人利益包括政治、精神、物质利益的相对满足。因此,按照“经济人假定”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过去我们往往要求党员、干部尽义务多、讲奉献多、重视精神鼓励多,但解决实际问题少,特别是在关心关爱党员干部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强调党员干部讲奉献、履行义务固然重要,但他们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必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了自身的“经络”和“血脉”。党组织只有及时有效地去帮助解决,才能通“经”活“络”,畅通“血脉”。否则,时间一久,就会影响自身肌体的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挥其在各个领域的先锋带头作用,如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践行宗旨教育都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有实在的举措关心关爱党员干部,通过建立困难党员扶助金,加大对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救助帮扶力度;对具备能力、无资金创业的党员,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进行项目、技术、资金扶持,提高党员的“双带”致富能力;对在同一职务上任职年限较长的干部,经组织考察后让其享受高一级别非领导职务待遇;建立健全基层党内民主决策、监督等各项机制,赋予党员应有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的创造力,增强党员的先进性。
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增强活力。在《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中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指的是当其他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简单地打个比方,吃第一个馒头能使一个饥饿的人免于饿死,第二个馒头带给他的效用就没有第一个那么大,再吃下去,效用一个比一个小,如果继续吃下去,吃到最后一个会使他吃得撑死,这时就变成负效应了。在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笑着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最生动地诠释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一理论说明许多制度和措施都有一定生命周期,组织、党建工作的一些制度和载体,如果一成不变,必然会使原有的功能弱化,从而产生负面效应,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分化,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面临着新考验;随着各类组织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基层组织自身面临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格局成为一个新课题;随着群众民意诉求的提高,基层党建面临着进一步深化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力度加大和“权力寻租”机会增多,干部监督管理也面临着新问题。面对诸如此类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就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和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统筹兼顾,把握重点讲求实效。在经济学诸多原理中还有一个简单的原理,即成本最小化原理。我们抓经济工作,既注重抓投入,更看重抓产出,追求低成本、高效益。抓组织、党建工作同样要有讲成本、讲效益的观念,但这个问题容易被忽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上墙越来越多,宣传牌子越做越大,做一些精品点不惜血本,搞形式主义,追求规模或轰动效应,结果是既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群众也看不惯,反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评价基层党建工作时,不仅要看工作过程,更要看对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正面效益。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分清楚哪些是基础工作,哪些是重点工作,不能够顾此失彼。找出重点后,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能服务发展、是否对群众有利。比如在行政村搞“公推直选”,选好一个村支部书记,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因为能服务发展、对群众有利,就是好事;建好一个党建示范基地,让群众学有参考、干有帮助,因为能服务发展、对群众有利,也是好事。因此,我们在谋划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时,要从实际出发,有所用而有所不用,注重成本核算,务求实效。凡是认准了的工作看准了的事,特别是一些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认同的工作,就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要持之以恒的抓,舍得出本钱,不能半途而废。成本最小化原理还要求我们巧妙处理好埋头苦干与巧借外力的关系。要完成基层组织、党建的各项工作任务,需要我们亲历亲为,埋头苦干,这是关键。但也千万不可忽视外力的作用,自己的能量有限就要积极争取各方重视和支持,借助外力推进一些系统性工作。如在对外宣传上,做一块宣传牌子需要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但借助网络等新兴载体,花费甚少,起到的效果可能比一块固定牌子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