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电脑版.gif

        区域化党建要体现民主平等精神

        2015-08-28 14:56:5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学习时报 阅读:  4445

        一 区域化党建是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城市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单位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每个社会成员都被纳入到各单位之中。同时,在每个单位开展党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单位集政治、经济、社会等功能于一身,故建立在这些“单位制”社会之中的传统基层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通过这种以具体单位为基础的基层党建模式,党对城市社区实行了卓有成效地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相比,城市社区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就有:第一,从组织形式上看,出现了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第二,从人口结构上看,出现了大量流动人口(与之相对应的是,也出现了大量流动党员)。另外,还存在部分非就业人群。第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办社会的职能逐渐被分离出来,“单位制”社会对人的控制力逐渐转弱。

          由于城市社区内组织类型日益多样,党员构成日益复杂,再加上服务主体日益多元化,使得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是,传统的党建基本上实行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独立运行的垂直领导体制,由此造成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出现了空白点及流动党员管理难等新情况。为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作用全覆盖,迫切需要有新的党建模式来弥补和加强,区域化党建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2010年9月,中共深圳市委通过了《关于实施扎根凝聚工程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意见》,决定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位,充分整合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形成条块联动、区域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 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党建模式的创新

          所谓区域化党建,就是指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具体说来,街道党组织担负着总体谋划、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的重要任务,社区党组织是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辖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

          区域化党建可打破过去各单位党组织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各单位互不往来的传统党建工作格局,有利于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大致说来,可实现三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党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2010年10月,深圳南山区蛇口街道采用公推直选方式,成立大铲社区综合党委,这也是深圳市首个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的社区综合党委。陈亚宁以绝对多数票赢得党员代表的信任,成为大铲社区综合党委第一任书记。辖区内党组织关系不在南山区的两个党支部负责人,以兼职委员身份加入社区综合党委的领导班子中,参与大铲社区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和决策。这种“社区综合党委+兼职委员”的探索旨在打通“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界限,可整合区域内的党建资源。

          第二,党建运行模式的创新。区域化党建,旨在使该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包括公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校、科研院所及新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党组织,都参与到该区域内有关党建的事务中去,这样,可以冲破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建工作单纯是党组织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封闭管理的思维定势,可以打破社区内各单位相互不往来的状况,变纵向联系为横向联系,同时实现党建由传统的相对封闭形式到现代的较为开放形式的转变。同时,借助各单位党组织共同承担该区域内的党建工作职责,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

          第三,党员服务方式的创新。通过设立党员服务中心等措施,为区域内的党员提供包括党务政策咨询、困难救助、就业扶持等项内容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驿站式服务。同时,通过将区域内的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纳入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构建无论党员到哪里都有归属的动态管理机制。还可帮助区域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全覆盖。

          三 关于加快推进深圳区域化党建的几点建议

          区域化党建与传统的党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侧重于从横向上把区域内不同性质的单位联合起来进行党的建设。由于街道党工委、社区居民党支部与驻区单位没有组织上的直接隶属关系,要使他们在区域化党建中形成一股合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强化区域化党建的共建意识,营造区域化党建的共建氛围。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找准区域的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以此为纽带,强化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把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及党员动员起来,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只有各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了,区域化党建才能真正搞好。否则,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如不积极支持,街居党组织就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困境。

          第二,建立区域化党建的共建平台,完善区域化党建的共建机制。各驻区单位原本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呈现出封闭党建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党组织管理新体制,就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区域化党建的共建平台与机制,这样才能增强街道、社区对驻区内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真正解决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协调难、资源整合难等问题。因此,区域化党建的共建平台与机制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相应的平台与机制,区域化党建就是一句空话。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不存在组织上的领导与隶属关系,所以,区域化党建一定要通过体现民主平等的协商形式来开展党建工作。

          第三,为区域化党建提供保障,确保区域化党建取得实效。为使区域化党建取得应有的成效,组织部门的领导与统筹规划相当关键。此外,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及技术方面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有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威望、热心服务群众特别是懂得团结协作的党建工作者队伍。另外,新出现的区域性党组织的地位如何界定,如何调整现有的基层党建领导体系使区域化党建运作更加有效,都是要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党建学科教授)

        相关专题
        · 干部工作

        闭幕后2.gif

        二维码3.gif

        Copyright © 2016-2022  中共365bet体育投注网_365彩票app老版_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5015308号   技术支持:微迅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