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17:29:54 来源:福泉市委组织部 作者:福泉市 莫金玉 易菲 阅读: 1259
农村地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农村疫情防控新挑战,福泉市采取市镇村三级联动,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前移、下沉村组,奋力投身防控一线,联防筑牢“防疫网”、联治搭建“连心桥”、联助解决“药紧事”,全力化解群众“疫”时之忧,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网格守好“前哨站”,织密筑牢“防疫网”
“张大姐,还有几个月小宝贝就要出生了,最近疫情放开了外出要特别注意,家里有备药吗?”“王叔,你家儿子最近要回家过年了吧,什么时候到家?身体状况怎么样?”……自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为做好人员排查,在福泉市龙昌镇街道社区的办事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正一边打电话一边做记录。
“我们除打电话外,每天还要走访摸排,逐户核实实际情况,以便准确掌握信息,做好流动返乡人员信息登记和重点人群健康状况监测。”龙昌镇街道社区网格员徐义兰介绍道。
龙昌镇网格员走访核查群众信息并发放“防疫健康包”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为落实“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要求,福泉市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为载体,结合网格化管理,实行定岗定责,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通过包村干部排查、村干部每日随访和电话询问、重点人群主动报备、村医上门问诊等方式,全面摸清村内残疾人、孕产妇、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患基础疾病人员情况,分类建立重点人群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深入了解春节前后流动党员、大学生、务工村民等流动人员返乡情况,切实做到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人员清、底数明。目前,全市共摸排出各类重点人群4880人。
暖心服务小分队,搭起便民“连心桥”
走进福泉市各个村(组),随处可见的佩戴红袖章或是穿着红马甲的暖心服务小分队队员正在走村串户发放物资、宣传防控小知识、张贴农村疫情防控“十要十不要”政策,红色的身影成为了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山街道岔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
“老人家,我们来给你送‘防疫健康包’和‘防疫明白卡’,这里面有一些退烧药、感冒药、口罩,还有防控小知识,要是有不舒服及时联系我们……”陈碧波是金山街道双谷村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队队员,也是一名党员,在得知村里准备为重点人群开展救助服务时,他主动报名担任“二包一”包保责任人,上门送医送药,嘱咐大家做好个人防护。
凤山镇工作人员正有序对“防疫健康包”进行分装
为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福泉市统一部署,充分整合乡镇(街道)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离退休医生、城乡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队伍等力量,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按照1名基层干部加1名卫生人员“二包一”包保责任制,深入村(组)关心照料农村重点人群,开展“敲门行动”,提供发放“防疫健康包”、用药指导、抗原检测、健康防护知识宣传等暖心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人群生活物资保障、药品及就医困难等问题,缓解群众恐慌和忧虑心理。当前全市1008支城乡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队伍全部出动,共计发放“防疫健康包”8840份,发放防控口袋书8900本、“防疫明白卡”21500本。
共享机制“邻”距离,解决群众“药紧事”
“您好,我在外地打工,我母亲今年78岁了,1个人在家,刚刚打电话告诉我她的身体不舒服,能否帮忙一下”“好的,我马上安排村医过来诊治”“我手里有多余的药,位置在哪?我可以送过来”……在全市各个村(社区)“互帮互助”微信群里,这样的暖心接力每天都在进行。
陆坪镇村干部联合村医上门问诊(肖伟 摄)
为解决群众“药紧事”,做到快速响应,及时救助,福泉市积极搭建防疫物资互助共享机制,畅通信息互通渠道,依托镇、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收集求助信息,发动党员主动认领服务项目,带动热心群众主动分享多余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代买物资、紧急送医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在村卫生室增设“发热诊室”窗口,设立“共享药箱”,为有需要的群众免费发放新冠中医药防疫汤剂和退烧药,实现物资的共享互助,在全社会形成协同抗疫、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牛场镇村卫生室向群众免费发放中药汤剂
目前,全市8个乡镇(街道)87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互帮互助”微信群,帮助群众有效解决了紧急用药用医问题。
相关专题 |
· 县市动态 |
Copyright © 2016-2022 中共365bet体育投注网_365彩票app老版_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5015308号 技术支持:微迅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