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09:14:25 来源:平塘县人才办 阅读: 13020
近年来,平塘县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三条链”培养一批“带头型”、“技术型”、“实干型”乡土人才,不断深化乡土人才培养使用,拓展乡土人才作为空间,积极打造乡土人才培养高地。
用好“引领链”,打造“带头型”人才
党支部书记“头雁领航”。以实施党建引领为抓手,加大农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力度,发挥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带头人”的作用,全县共选派10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
能人熟手“模范先行”。以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通过个人自荐、党委推荐、组织把关等程序培育选树“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等模范型人才,2020年以来,已选拔培育“人才工程”相关人才12360人。
乡土人才开展朝天椒育苗工作
专家学者“授学施教”。依托党校培训基地,带动农民群众学习技术、自主就业等方式,邀请省内专家教授14人次到平塘讲学,培训干部3200人次,开展各项技能培训7766余人次。
建强平台“传承带动”。重视并积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和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授、绝技绝活代际传承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2021年平塘县禄麒牙舟古陶文化有限公司荣获“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目前,累计开展陶艺技能培训300余人次。
盯好“产业链”,培养“技术型”人才
农技培训多元化。围绕“茶、菜、果、畜”主导产业,以“一镇一品主导产业和一个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科技特派员下乡帮扶、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等为依托,采用“小班制”“应用式”教学模式,用好线上教学、田间课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技培训。
百香果夏秋管理技术教学
组织力量综合化。立足群众需求及市场导向,围绕乡村旅游服务业,开展制陶、刺绣、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培育成熟的乡土人才,择优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
开展电焊工培训
就业匹配智能化。针对新形势下乡土人才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创新引领,建立起县、镇(乡、街道)、村三级就业服务实体平台,变“邮政服务网点”为“就业服务驿站”,变“邮递员”为“就业快递员”,创新搭建“天眼·就业快递”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手段,通过搞好线上“供需联姻”和线下“岗位配送”,双向驱动精准推动供需匹配、人岗衔接,促进乡土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精准就业。
落好“基层链”,熔铸“实干型”人才
人才流动更加规范。建立人才向基层流动机制,对年轻后备干部实行台账化管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强化基层优秀人才保障。
平塘县组织专家人才外出参观学习
跟岗学习更加常态。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对接好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单位,采取互派优秀干部挂职学习的方式,推荐优秀人才到东部发达地区跟岗学习或到乡镇挂职锻炼。目前,共选派三农专家186名、科技特派员10名到基层攻克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95个;先后选派309名优秀人员到广州、江苏等地区挂职锻炼,选派200余人到省、州机关锻炼。
平塘到广州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
用人导向更加鲜明。接续做好基层干部培育,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基层一线发现优秀年轻干部263名,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178名,从各类型、战线、先进群体中培养发展党员1057名。
相关专题 |
· 人才工作 |
Copyright © 2016-2022 中共365bet体育投注网_365彩票app老版_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5015308号 技术支持:微迅传媒